传递离你更近的信息 汇聚向上向善的力量
您的位置:首页>资讯

从渭北平原到深圳文坛,一位打工诗人的孤独坚守与文学突围

  • |
来源:和谐陕西网 发布时间:2025-04-18 10:23:11

  在深圳这座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一位来自陕西渭南的打工诗人正用诗歌书写着城市漂泊者的精神史诗。近日,李军君的新诗集《孤独辞》由南方出版社出版,中国诗歌学会会长杨克、外卖诗人王计兵、矿工诗人陈年喜和诗坛前辈李不嫁联袂推荐。这部收录300余首诗歌的作品,以独特的“深圳诗人视角”完成了一场城市漂泊者的精神重构,被业界誉为“都市丛林里的心灵田园诗”。


  一、孤独者的精神图谱:在城市缝隙中寻找诗意


  作为陕西渭南籍作家诗人,李军君2010年怀揣文学梦想来到深圳,从培训机构教师到创办军君文学社,从流水线工人到资深文学培训师,他在15年的奋斗中始终保持着对诗歌的虔诚。诗集《孤独辞》延续了他“从心出发,皈依自然”的创作理念,将岭南大地的玉兰花、知了猴等乡土意象,与深圳移民特有的漂泊感熔铸成诗。


  在《孤独辞》中,诗人写道:“我在黑暗中久久地仰望一颗星星/山谷里的一朵兰花盛开了”。这种将孤独与希望交织的意象贯穿全书,既展现了“在窒息中无法快乐歌唱”的现实困境,又传递出“晨曦依然普照着整个大地”的坚定信念。李军君的诗歌是城市化进程中不可忽视的精神镜像,他用清丽的语言解构了物质繁荣背后的精神危机。


  二、教育者的双重使命:用文学照亮心灵荒漠


  作为军君文学社创始人以及深圳市宝安区福海街道文学会联合创始人,李军君在文学培训一线深耕15年,培养了数万名文学爱好者。他将诗歌创作融入教学,提出“写作即生活”的教育理念,强调“坚持是文学创作的生命线”。在新书分享会上,他坦言:“与孩子们相处时,他们的纯真与创造力让我重获心灵的轻盈。”


  这种教育理念在他的散文集《醉春风》中得到生动体现。书中《孩子的眼睛》《富有创意的孩子》等篇章,以细腻观察还原了儿童世界的鲜活与哲思;《在日记中自由飞翔》《另一个自己》则通过日常片段折射出对教育本质的反思。北京天天出版社编辑评价:“李军君用散文的轻盈承载了成长的重量,为儿童文学注入了新活力。”


  三、励志者的精神突围:从生存叙事到生命美学


  李军君的诗歌始终贯穿着抗争与坚守的主题。在《知了猴》中,他写道:“一天,一天,蛰伏,积聚,搏击/决计将多年埋葬的寂寞驱散”,这种对命运的不屈呐喊,与他个人经历形成强烈共鸣。作为深圳宝安区文联的核心成员以及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和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他不仅在文学创作上屡获佳绩(作品散见《散文选刊》《诗词月刊》等百家期刊),更在教育领域推动“文学三响炮”系列计划,将个人创作与公共文化服务深度融合。


  这种双重身份的突围,使他的诗歌超越了个体情感的宣泄,升华为对生命本质的探问。“整个夜晚,我一直仰望星空/它的璀璨,恍若我不断浮现的梦境”,这种对永恒价值的追寻,与他在深圳的奋斗轨迹形成互文——从打工者到作家,从孤独者到精神导师,李军君用诗歌证明:即使在最喧嚣的都市,依然可以守护心灵的田园。


  四、时代的精神坐标:打工诗人的文学启示


  《孤独辞》的出版引发了文学界对“打工诗歌”的再思考。李军君的创作完成了从生存叙事到生命美学的转型,他的诗歌既是个人精神史,也是城市化进程的见证。这种评价在深圳文学界引发广泛共鸣,宝安区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唐小林指出:“李军君的写作具有双重启示性——既是对个体精神困境的突围,也是对公共文化空间的拓展。”


  在深圳这座移民城市,李军君的故事正在成为一种文化符号。他的诗歌中既有“女儿兴致盎然,紧紧地牵着我的手指”般的质朴,也有“知了猴的抗争”般的激昂;既有“家乡的枣树林”的乡愁,也有“星空的呐喊”的哲思。这种多元的创作维度,使《孤独辞》成为理解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文学样本。


  从渭北平原的黄土地到深圳的摩天大楼,李军君用15年时间完成了从打工者到作家的蜕变。他的诗歌既是个人精神突围的见证,也是时代变迁的缩影。正如他在《盛夏,我熊熊燃烧》中所写:“我的周身禁不住蹿出熊熊火焰”,这种燃烧的精神,正是无数城市奋斗者的真实写照。《孤独辞》的出版,不仅为深圳文学增添了新的坐标,更为当代诗歌注入了来自底层的生命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责任编辑:顾宸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