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离你更近的信息 汇聚向上向善的力量
您的位置:首页>资讯

吴起县:“三向发力”启“三创”“三促”营商环境展新颜

  • |
来源:和谐陕西网 发布时间:2024-10-09 08:50:17

  2024年以来,吴起县以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为契机,坚持“监管执法与指导服务”并重,通过零距离服务市场主体、全方位松绑地摊经济、多维度推进包容执法“三向发力”,精准护航优化营商环境,让城市管理有力度更有温度。


  一、“向心”,零距离服务市场主体,创建优环境促企业成长。一是上门服务展温情,精准指导助发展。成立专门的服务小队,不定期走访市场主体,有针对性的开展上门服务,主动为餐饮企业提供油烟净化设施安装及运行技术指导,确保既不影响周边居民生活,又达到排放标准要求,同时避免违规受罚;对于零售店铺,协助其规范店外经营区域,在不影响市容市貌和交通秩序的前提下,助其拓展经营空间。将“上门检查”转变为“主动服务”,积极助力企业发展,将城市精细管理与优化营商环境有机结合。二是政策宣讲解困惑,主动转变助营商。以提升企业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为主线,主动“送政策、送法规”,发放3000余份全民管城共治共享宣传册,积极宣讲油烟排放、餐厨垃圾、招牌设置等方面的政策法规,着力解决市容环境问题和停车难题;同时,利用微信公众号、政务网站等平台,及时发布政策法规和工作动态,让市场主体更好地了解城市管理工作,增强其守法经营的意识,为经营活动提供有力支持,零距离服务传温暖。三是走访企业行实事,沟通协调化争端。建立与市场主体沟通协调机制,通过调研、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广泛听取市场主体的意见和建议,及时采纳并加以改进。今年以来,走访企业商户320余家,对存在困难的企业实行点对点帮扶,在商家与居民之间搭建沟通桥梁,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最大限度为为企业解决发展难题40余个。今年上半年为解决吴起杨青川口餐饮门店油烟扰民问题,工作人员组织餐饮商家、周边小区居民、属地社区等共同商讨解决方案,力求寻找既解决群众诉求又最大限度减少企业经营损失的“最优解”。“解难题、促发展、办实事”,城管之责尽显担当,为营商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二、“向宽”,全方位松绑地摊经济,创建新活力促民生发展。一是放宽外摆经营限制,简化地摊经营审批流程。今年吴起县发布《关于城区临街餐饮门店划线经营专项工作方案》,放开外摆经营前提限制,城区实行划线规范管理的门店种类涵盖生鲜超市、水果、餐饮业等,有效利用街头空间活跃经济;地摊经营审批实行备案制,摊主只需向相关部门提交简单的申请材料,进行备案登记后即可开展经营活动,大大减少了摊主的时间成本和精力消耗;对地摊经营者给予一定期限的税费减免,减轻经营负担。二是完善地摊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和居民需求,利用闲置的空地、停车场、广场等场所,设置专门的地摊集市,合理规划地摊经营区域,完善地摊经济的布局设置,并配备必要的照明设施、垃圾桶、公共厕所及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摊主和消费者提供便利的经营和购物环境。三是加强规范监管与文明经营结合。建立巡逻检查机制,推行“城管站岗,马路办公”工作模式,加强对地摊经营区域的日常管理,规范摊主的经营行为,严禁占道经营、乱摆乱放、噪音扰民等现象;安排专门的清洁人员负责地摊区域的卫生清扫工作,增加垃圾清理的频次,避免市容无序问题。今年以来,吴起县优化设置自产自销农产品疏导点10处、一般性流动摊贩疏导点6处、夜市经济集中疏导区8处,新增小摊经济14处,活跃地摊经济的同时规范城市市容环境管理。


  三、“向暖”,多维度推进柔性执法,创建好氛围促和谐管理。一是柔性执法,创新城管管理方式。今年来吴起县改革执法手段、创新执法方式,持续推进柔性执法和审慎包容监管执法,全面推动管理方式由严罚式执法向容错式执法转变,大力推行“共情执法”,使城管执法更加人性化。对于企业的违法行为,综合考虑其经营情况和整改情况,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免予行政处罚,引导企业积极改正违法行为,让企业从内心认同和接受管理,自觉守法经营,柔性的执法环境给企业“缓冲空间”,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二是清单助力,明确免罚情形。为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及城市管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及时且审慎地制定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清单,明确列出“轻微不罚”以及“首违免罚”清单,清晰地划定了轻微违法行为的边界,为执法工作提供了更为精准的指引,也向社会传递出柔性执法、人性化管理的积极信号,在保障城市管理秩序的同时,给予市场主体一定的容错空间,以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城市经济的良性发展。三是行政指导,给予纠错宽限。坚持“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工作原则,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优先采取说服教育、劝导规范、指导约谈等行政指导措施,对企业违法违规行为给予一定纠错期、宽限期,引导行政管理相对人自觉纠正违法行为,并出台相关制度明确行政管理相对人分期(延期)缴纳罚款的途径。2024以来共对120余起轻微违法行为免予行政处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责任编辑:李平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