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闭幕
华商报讯(记者 赵瑞利 肖琳)西安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经过全体代表共同努力,圆满完成各项议程,于3月31日在陕西宾馆胜利闭幕。
15时整,出席会议的549名代表汇集陕西大会堂,会场气氛庄重热烈。
大会执行主席方红卫、李明远、王吉德、岳华峰、韩松、赵璟、卢力群、韩宝生、王凤萍、薛振虎、李宁君、韩强在主席台前排就座。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方红卫讲话。西安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韩松主持闭幕会议。省委督导组组长王忠社到会指导。
当选者集体向宪法宣誓
昨日下午,西安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经人大代表投票选举,会议选举产生了西安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委员,西安市市长、副市长,西安市监察委员会主任,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西安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韩松当选西安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卢力群、王凤萍、薛振虎、李宁君、杨宗科当选西安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韩强当选西安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秘书长。
李明远当选西安市市长。吕来升、杨建强、孟浩、仵江、张涌、李启全、肖琦当选西安市副市长。
王瑞峰当选西安市监察委员会主任。
赵雷当选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陈明当选西安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会议表决通过了西安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西安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决议、关于西安市2021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2年预算的决议、关于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决议。会议选举出的国家工作人员与代表见面,并集体向宪法宣誓。
方红卫:新的时代,新的机遇,要勇于担当作为
在顺利完成各项议程后,方红卫代表西安市委作了讲话。他说,过去五年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办成了一系列大事要事实事,推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全市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旗帜鲜明讲政治、依法履职强监督、服务大局勇担当、为民服务践初心,各级人大代表在各条战线上各尽其能、各展所长,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方红卫指出,西安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了今后五年全市的奋斗目标和重点任务,安排了今年九个方面重点工作,我们要以目标牵引梦想、用奋斗创造未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再接再厉,奋力谱写西安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倾力产业强市、借力开放赋能、致力贯通融合,是使命的召唤、发展的选择。千年文化积淀,盛世文明荟萃,红色精神淬炼,造就出我们坚毅自信的品格。新的时代,新的机遇,要勇于担当作为,推动西安发展裂变释能、发轫远航。
方红卫强调,今年下半年我们党将召开二十大,做好各项工作十分重要。要攻坚克难拼搏奋斗,笃定目标以终为始抓落实、强化作风抓落实、严格督查抓落实、时不我待抓落实,全力推进今年九个方面重点工作见效成势。要把握经济宏观大势、运行态势,抓项目扩投资、抓工业稳运行、抓消费促回升、抓外贸强活力、抓招商蓄后劲、抓创新增动能,努力推动全年经济发展稳中向好、稳中有进。要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切实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长期从紧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着力营造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方红卫强调,全市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做到政治站位有高度、服务大局有力度、为民服务有温度、自身建设有硬度,全面推动新时代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人大代表要牢记“人民代表为人民”,倍加珍惜人民群众的信任和重托,唱响监督好声音,当好群众代言人。
韩松:当好党群“连心桥”、民意“直通车”、群众“代言人”
韩松代表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衷心感谢全体代表的信任,表示将坚守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忠实履职、勤勉工作,以实际行动向全市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答卷。
韩松要求,要从战略高度、全局角度、长远维度,更加深刻理解市委决策部署,更加准确把握全市中心任务,肩负起新时代新征程赋予人大工作的新任务新使命。要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勇立潮头的精气神,坚定自信、满怀豪情地走好新的赶考之路。要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把党的意志、党的主张贯彻到人大工作各方面全过程。要更加主动地服务全市发展大局,紧扣“六个打造”战略目标、“九个方面重点任务”和“九个方面重点工作”,依法履职,把市党代会和这次大会部署的目标任务逐项落实好,在服务全市发展上更好地发挥人大作用、展现人大作为。要更加用心地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发挥人大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重要作用。全体代表要当好党群“连心桥”、民意“直通车”、群众“代言人”,推动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实事,展现新时代人大代表的风采。要更加有效地提升履职能力水平,对标“四个机关”定位要求,全面加强人大及其常委会自身建设,不断提升新时代西安人大工作质量和水平。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为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贡献更大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在雄壮的国歌声中,西安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胜利闭幕。
代表声音
重点道路过街天桥无障碍设施仍需完善
城市无障碍环境的建设对于老年人、残疾人等有需求社会成员尤为重要,去年全国十四运及残特奥会在西安圆满举办,各种无障碍设施大为提升,在西安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多位代表也将关注目光聚集于此。
代表邓景元:
小寨等重点道路十字无障碍设施仍需完善
西安市人大代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中心副主任邓景元在实际走访过程中发现,西安的无障碍环境建设现状还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位于西安中轴的小寨商圈以及其他一些重要道路的人行系统无障碍设施仍需继续完善。
邓景元表示,小寨十字天桥是小寨商圈最重要的人行交通枢纽。公开数据显示,疫情之前仅赛格国际购物中心日均接待量就接近20万,但不完善的无障碍设施却将很多老年人、残疾人挡在外面。“加快无障碍环境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西安在推进国际化大都市、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过程中,一直积极推进公共场所新建和改建无障碍设施,社会无障碍环境建设水平有了一定提高,建议相关部门应尽快完善小寨十字天桥及其它重要道路十字无障碍人行系统建设。比如在小寨天桥做垂直电梯,如大雁塔北广场北侧天桥无障碍垂直电梯,结合地铁二号线小寨站地下通道通盘处理无障碍人行系统,其它重要道路十字也一样,可根据具体路况进行无障碍人行系统建设。让老年人、残疾人和其他有需求的社会成员参与社会生活更加便利。”
代表鲍育桦:
城市天桥建设应充分考虑行人通过的便捷性
西安市人大代表、雁塔区丈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鲍育桦也将目光聚焦在为人行过街天桥增设电梯上。
鲍育桦表示,人行天桥是实实在在的民生设施,能有效提高道路的通行效率,确保行人通行安全。设计独特、功能完善的人行天桥,不仅便利市民,还是城市亮丽的名片。但目前主要道路上的人行天桥普遍较少,虽然新建天桥大部分增设了无障碍通道,也充分考虑到特殊人群出行需求,有的还成为网红打卡点,但一些早年建成的人行天桥不仅没有无障碍通道,甚至一些桥面及外观都有破损。
鲍育桦建议,城市天桥建设应在通行便捷性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周边基础设施和居民需求,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增设无障碍设施,“小细节折射出的是城市品位,更体现城市管理者的智慧。一座真正宜居的城市,不仅要有宽阔的马路、宏伟的广场,更要有方便民众通行的过街方式,为人行天桥增设电梯有利于老年人、残障人士和儿童的出行,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华商报记者 肖琳 赵瑞利
代表邢进:
别让西安的历史名人都沉睡在博物馆中
作为千年古都的西安,近几年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城市面貌正发生着巨大变化,但在西安市人大代表、碑林区少年宫办公室主任邢进眼中,西安与“文化旅游名城”的定位相比,还存在文化气息不够浓、文化品味不太高等现象,她建议市委市政府在立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市、文化强市”的同时,大力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彰显古都特色。
邢进说,在西安现有的各类建筑中,真正能让人印象深刻、具有建筑美学的特色建筑物和建筑群屈指可数,高楼大厦不少、新建小区很多,却都是“似曾相识”的感觉,没有真正打响西安的“城市文化名片”。另外,对城市中的文化资源有些挖掘不足,这些也凸现在西安一些道路、街巷、学校的命名上,在有着丰富名人历史文化资源的西安,很多路以“东南西北一二三四”……来命名,让游客也很难对历史名城产生共鸣,还有一些譬如有千年历史的街区如长乐坊、景龙池、窦府巷、八仙庵、柏树林、湘子庙街等,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也亟待恢复呈现。
邢进建议,在城市建设中尤其需要凸显个性文化与魅力,彰显西安城市建设的文化DNA,以此拓展城市张力,形成发展动力,防止以所谓“现代化”“国际化”等名义简单复制所谓“流行”的风格,出现“千城一面”的现象。“应该突出城市科学规划。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龙头,用文化统领城市规划,使城市文化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上升为发展战略、城市命脉;既要注重宏观的把握,也要注重细节的雕琢,为城市未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还要有‘城市建筑就是城市景观’的理念,注重文化特色,形成风格各异、和谐统一的视觉感受。还可以建设一批具有文化品位、体现城市特色、展现历史底蕴的文化街、文化园、文化墙、文化角,如在柏树林、长乐坊、书院门、下马陵等建风俗雕塑园艺区,在兴庆宫公园、革命公园、莲湖公园等建设西安名人雕塑群,利用城市城墙,打造具有古老城墙功能的文化特色。充分挖掘一批独一无二的名人文化资源,恢复千年古城原来街区的名称,让古城西安的历史名人不再沉睡在博物馆中,而是成为西安人民耳熟能详的大家和名家。” 华商报记者 肖琳 赵瑞利
代表拓峰:
减少西安市中小学非必要检查及行政化干涉
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要求严格清理与教育教学无关事项,切实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确保中小学教师潜心教书、静心育人。西安市人大代表、华商报社副总经理拓峰认为,实际上,中小学仍然处于不间断迎接各级各类检查的窘况,检查多、会议多、文件多,干扰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变相给老师增加了负担。
拓峰表示:“我在走访中发现,有些地方甚至将创文、创卫等工作都摊派给学校,出现了教师上街执勤的现象,不少中小学有迎接不完的检查,还要应付与学校教育教学不甚相关的各种类型的行政性评比和评估。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和教育改革顺利推进的关键,而提高教师素质,既应重视教师职前培养,也应重视教师继续教育。在管办评一体化的体制下,教育职能部门以学生考试分数作为教师绩效评价的唯一标准,使教师难以将继续教育的成果运用于教育教学。且在过多不当行政干预未得到有效阻扼的情况下,也难有真正的教育家产生。”
为营造宽松、宁静的教育教学环境和校园氛围,拓峰建议,建立教育职能部门权力与责任清单制度和负面清单制度,除此之外,还须强化对教育职能部门行政权力的民主监督与制约。他认为,教育治理的多元化主体应包括教育职能部门、学校教育者、教育当事人或教育受益方和社会其他人士。 华商报记者 肖琳 赵瑞利
代表史鑫:
将心理检测纳入学生体检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西安市人大代表,佳桥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CEO、西安分公司经理史鑫关注到,近年来青少年抑郁症高发,但是缺乏有效的治疗。她建议,将心理检测纳入学生体检,同时加强对青少年心理治疗机构的规范管理。
史鑫说,统计数据显示,青少年心理健康疾病发病率高达25%,日常工作中也发现,很多患有抑郁症的孩子都会选择休学和退学。面对这样的问题,很多家长不理解、不接受,也不知道该如何应对。有的家长将孩子送往医院专门的精神心理科接受治疗,医院的环境反而给孩子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有的孩子在医院几十个小时不睡觉,家长只好又将孩子接回家。”史鑫说,除了医院,社会上的心理咨询机构资质和品质参差不齐,家长也很难甄别。
“有的心理医生不太了解青春期孩子的特点,很难有效地和孩子进行沟通。”史鑫说,学生中就曾出现过看心理医生,只谈了20分钟就不愿继续的情况。史鑫认为,从事青少年心理咨询工作的从业者应该充分学习了解青少年心理特征,最好有为青少年服务的工作经历。
为此,史鑫建议,将心理检测纳入到学生日常体检中,早发现、早疏导、早治疗。同时规范心理咨询、治疗机构的管理,最好可以指定一些品质好、可信赖的心理咨询机构名单,让孩子和家长在遇到问题后不用再盲目选择。为了加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针对性治疗,还应加强专门人才的培养。 华商报记者 赵瑞利 肖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