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离你更近的信息 汇聚向上向善的力量
您的位置:首页>资讯

洛南县强化“选育管用” 夯实基层根基有效激活村级后备“蓄水池”

  • |
来源:和谐陕西网 作者:江梅 谭龙 冀稳 发布时间:2025-07-02 07:49:07

  近年来,洛南县以村级后备干部“千人培育工程”为抓手,建立县、镇、村三级联动机制,通过多渠道“选”、多方式“育”、多角度“管”、多岗位“用”,建立1670名村级后备干部信息库,突出600名下轮换届可用后备干部重点培育,有效解决乡村振兴人才匮乏、村级换届干部接续不畅等问题,为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组织和人才保障。


  建好选拔机制,蓄“源头活水”。一是明确标准严把选人质量。突出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工作能力、年龄学历、纪律意识等五个方面,制定村级后备干部选拔标准,严格落实公开选拔、民主测评、县镇联审的选拔程序,严把后备力量质量关。二是广泛动员拓宽选人渠道。大力实施“归雁招引”计划,摸底建立洛南籍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名册、“归雁”专项管理台账,结合“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扎实开展发送一封邀请函、召开一次恳谈会、确定一批入党积极分子等为内容的“八个一”活动,重点吸引有政治觉悟、有经济实力、有良好口碑、有回报家乡意愿的“四有”在外成功企业家、高校毕业生、专业技术人员等回乡创业,择优推动“归雁”变“头雁”。三是发扬民主丰富选人方式。打破以往“村级推荐、镇办审核”的传统选人模式,充分发扬民主,灵活采取个人自荐、群众推荐、村“两委”会举荐等提名方式,丰富选人方式,真正把想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的优秀人才推荐出来。


  做实跟踪培育,提担当之能。一是“量体裁衣”定培养方向。逐人建立后备干部特长档案,结合本村需求,量身确定培养方向,一人一策制定培养计划,落实镇(街道)主体责任,每季度开展一次集中培训,全年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10天,定期评估、跟踪培养。二是“实岗锻炼”提实干能力。有计划安排后备干部参与村级党建、美丽乡村建设、综治维稳、矛盾调处、项目建设等工作,实践参与“树旗评星促振兴”活动和支部书记“擂台赛”,参加“最美五雁”现场评选,列席村“两委”会议,帮助后备干部在实岗锻炼中提高实干能力。三是结对帮带促快速成才。充分发挥“六星书记”、乡村振兴“百人团”引领帮带作用,打造“支部书记帮带工作室”,建立“一对一”帮带机制,为每名村级后备干部确定一名“实践导师”,手把手教方法、传经验,有效缩短“培养周期”。全县确定实践导师835人,帮带220余名优秀村级后备干部正式进入村“两委”班子。


  精细日常管理,造可用之才。一是“一人一档”备案管理。建立村级后备干部“一人一档、一村一册、县镇有库”管理机制,如实记录后备干部基本情况、工作表现和党组织培养意见,纳入数据库定期更新、规范管理。二是定期评议检验实绩。每半年组织各镇(街道)党(工)委对村级后备干部履职培养情况进行考核考评和分析研判,围绕“德、能、勤、绩、廉”5个方面设置评分细则,量化打分、定档排名,对排名靠后的及时教育引导,对实绩突出的公开通报表扬,优先推荐为村“两委”干部人选。三是动态调整优化结构。建立村级后备干部年度考核、动态管理机制,根据年度考核结果,对评定为不称职等次的及时调整出库。制定村级后备干部负面清单,凡出现违反负面情形的,及时清理出库,并择优重选,形成优胜劣汰、进退有序的动态管理机制。今年以来,累计将63名评定不合格的后备干部及时调整出库。


  灵活引导使用,促担当作为。一是分类灵活使用。根据村级发展需求和后备干部个人特长意愿,将后备干部分为技术骨干型、经营管理型、创业带富型等类型,强化就业创业、学历提升、培训提升等政策扶持,定向安排参与村级集体经济经营管理、村级重点项目建设等工作,实现人尽其才。全县1670名村级后备干部,累计参与村级重点项目375个,为民办实事2549件。二是优先实职任用。对培养成熟的村级后备干部,在村“两委”暂无空缺时,优先纳入村民小组长、专职网格员。在村“两委”换届选举、干部空缺时,依法依规及时进行补充转正,让后备干部有盼头、有奔头。换届以来,先后将220余名村级后备干部正式纳入村“两委”班子。三是拓宽成长出路。对表现突出的村级后备干部,优先推荐参与学历提升计划,优先推荐外出培训,优先推荐发展为党员、优先推荐作为“两代表一委员”人选,对所在村“两委”班子稳定,后备期过长的优秀后备干部,及时引导其向村级致富带头人转变,成绩突出的优先作为先进典型表彰奖励、宣传报道,提升政治荣誉。今年以来,先后有230人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51人获得表彰奖励,25人当选为县镇“两代一委”。(江梅 谭龙 冀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责任编辑:顾宸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