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离你更近的信息 汇聚向上向善的力量
您的位置:首页>资讯

李慧散文集《乡关散》分享会成功举办

  • |
来源:和谐陕西网 发布时间:2025-04-20 20:48:58

  4月19日上午,在以“促进文旅消费·激发产业活力”为主题的2025西安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上,杨凌示范区文旅美术主题艺术展览区推出的杨凌本土青年作家李慧的新书《乡关散》分享会成功举办。


  本次展会以“根脉·生长·绽放”为叙事主线,以时间为轴线,向世界展示杨凌文旅之花的绽放三部曲。作为杨凌展团的重要活动之一,文化届嘉宾围绕作家李慧的最新散文集《乡关散》进行了现场分享。


  活动由杨凌农科传媒集团主持人赵玉婷主持。国家一级作家安黎、陕西省职工作协主席周养俊、书画艺术家马河声、作家、书法家马治权及陕西省和杨凌示范区文学界人士,共同参与并分享了各自对李慧散文创作的观点和看法。


1.jpg


  杨凌示范区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高凤香致辞。她说,李慧作为杨凌文学界的佼佼者,一直以来都以其敏锐的观察、细腻的文字和深厚的乡土情怀,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她的作品,无论是描绘农村生活的点点滴滴,还是抒发对四时风光的无限热爱,都充满了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厚谊。而《乡关散》这本书,更是她深耕乡土题材,致力于深挖农耕传统与时代演进下的农业、农村、农民现状的又一力作。她的文学成就,不仅为她个人赢得了荣誉,也为杨凌文学界增添了光彩。她的作品,是我们杨凌文学的一个特色和标签,也是我们共同的精神财富。


2.jpg


  国家一级作家安黎说,作为《美文》杂志的编辑,我能够看到我们中国散文的最高的状态,所以,中国很大,但是中国真正写得好的人不多。如果把李慧放在两个坐标下,一个是女作家,一个是中国,把她放在这两个坐标里头,她也是优秀的、出色的。这本书我给了几个定义,第一是非常雅致;第二是非常娟秀。李慧是一个才女,这个“才”有两方面的来源,一个是天赋,一个是后天的磨砺。第三是精美。我今天的发言,主要是要谈李慧散文之美。


  我在讲散文写作的时候经常讲,衡量一篇散文是高等散文还是低等散文,有四个标志:真、善、美、新。李慧散文最大的特点就是美,在她的散文里发现有几种美,第一个美就是内容之美。我们知道,生活常常让我们不满意,包括乡村的破败、荒凉,这都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李慧她回避了很多不美的东西,她专门用一双慧眼去发现这种不美里头的美,所以整个书中的内容包括她的写景、写生活,包括写她婆的那个大家庭,她婆整个的命运、生命的轨迹,她都把她写得非常美,所以整个取材也好、内容也好,都呈现出一种内容之美;第二个是意境之美。我们知道,散文它要有语感,它要有一个类似于语言的旋律,是小夜曲还是交响乐,它要有一个语调、一个意境。李慧整个的文章读下来,她都能给你渲染一种意境,能够把你带到她所写的情景里去,给人一种特别的美感,包括她写人物,写山里人物的吃喝,整个都是一个意境之美。所以我们讲,散文要有意境,意境是要有语言有内容,主要是由语言构成的。第三个是语言之美。我在《乡关散》上做了很多笔记和勾画,我注意到她用了很多词,比如这篇里,她用了一个染字,用“漫进了人心里”,用了一个“漫”字,这一个字就用得特别奇妙、特别美,她说,“夕阳落下了,山睡觉了”,这是一种拟人化,类似的句子在她的文章里就特别多,你感觉不到冗长或者多余,你感受到的是作者内在的干净,一种做人的格调。


3.jpg


  书画艺术家马河声说,从《樱桃鹿》到《我从土中来》,李慧文章的影响力在不断扩大。尤其是《我从土中来》出版后,很多方面反馈回来的情况看,大家对传统纸质的阅读依旧有热情。社会再发达,交流再多元,人们还是要走向内心,面对自己的内心,纸质书的这种内心交流是取代不了的。李慧的散文,有了第一本的铺垫,第二本的成果,第三本的耀目,文笔已经非常成熟,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再次祝贺李慧,最大的阅读感受是真情,是真挚,完全赞同安黎先生对李慧散文的评价。作家是社会的大夫,作家就是要直面生活的勇气,该撕开就要撕开,要有这种责任感、勇气和老辣,直面社会的痛点。


4.jpg


  陕西省职工作协主席周养俊说,李慧的散文语言很好,可以用“质朴细腻”来概括。读李慧的散文首先觉得她的语言质朴、平实,却又不失细腻。她的文字简洁而生动,比如描绘乡村的土地、庄稼、劳作者等,尤其显得突出。其中有一句“漫山的桑树矮矮的遍布山洼沟壑,果香、叶香浓郁得凝固住了一般,空气中满是甜蜜的草木气息”,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乡村的气息。第二,李慧的散文情深意切,真挚深沉。读她的文章,你能感觉出她的真心、真情、真文字。不虚伪、不做作,不扭捏,大气,有静气。充满了对农村、农民、农事的情怀和热爱,还有对乡村变迁的慨叹。诗意中有苍凉,抒情中有喟叹,细腻中有道劲,能让读者在浮躁喧哗的世界里瞬间安静下来,接通对生命的全部感受。第三,李慧叙事手法独特巧妙。书名《乡关散》这个“散”字很有意味,兼有文学创作中“散点透视”之意,展现出独特的审美。


5.jpg


  杨凌诗词学会主席牛宏泰说,李慧的散文,从起步起,就显示出一种她特有的晶莹剔透的特质。这一点,标志着她对于人、事、物的那种特有的感受力与表达力。面对同一个人、同一件事、同一种物,她的感受、感触,都有非同一般的晶莹剔透感。


  这可能是她必将成为一名有所成就的散文家、文学家的特质。这一点,对于作家,特别重要。有的人,阅读、写作、生活、阅历等等,并不比作家少。才华、才情、才干,也不比作家少。但正因为不同于作家那种特有的感知力、表达力,也就注定他成不了作家。李慧正是这样一位文学女性,她喜欢用自己的文字书写人生的华章,用自己的才华点亮世界的每个角落。


  李慧的散文,透射出她拥有自信和独立的气质。她对自己的能力有着清晰的认知,对未来的生活,有着明确的规划。她不依赖他人,不畏惧挑战,而是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这种自信和独立,让她在人群中脱颖而出,成为独具个性的的存在。尤其是她散文中随处可见的那份真诚、执着、坚守、个性。发自内心,平实率真,不做作,不掩饰,娓娓道来,却别有滋味。


6.jpg


  杨凌示范区文联秘书长李俊辉深有感触地说,非常荣幸参加李慧新书《乡关散》的分享会。刚才安黎老师、马河声和高凤香老师讲了李慧作品的特点,特别是安黎老师对李慧散文的定位,我非常认可,在这里我就不说作品了。我给大家讲一讲我所认识的李慧。


  我和李慧相识于21年前。那时李慧是我们杨凌电视台的当家主持,我是农业科技报的要闻记者,我们经常相逢于一些重要的活动场合,用不同的形式为杨凌的社会经济发展鼓与呼。从《樱桃鹿》到《我从土中来》,再到今天的《乡关散》,李慧工作之余的文学创作可谓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层台阶。


  四年前,李慧当选杨陵区政协常委,我和高凤香老师当选政协委员。在政协文化与教育界别,李慧是我们俩的领导。同样是四年前的春天,农业科技报社与杨凌融媒体中心(杨凌电视台)合二为一,成立了杨凌农科传媒集团,我和李慧成为了同事。业余时间,我也有感而发,写一些小散文。但是和李慧相比,我如同杨凌城西中学的学生,李慧早已步入了985院校的殿堂。


  李慧是一个非常勤奋且自律的人,她常常推掉一些不必要的应酬。当我和朋友推杯换盏的时候,李慧在煮茶,阅读,创作。所以她有了沉甸甸的《乡关散》,而我也有了——有了大肚腩。三年前打开李慧的《我从土中来》,扑面而来的是泥土的芬芳。今天阅读《乡关散》,犹如明前品仙毫,深秋煮茯茶,回味绵长。祝福李慧!谢谢大家!


  在自由分享环节,作家马治权、白玉稳、侯亚萍、张永强、吕维、翟旭鹏、张朋亮等嘉宾也纷纷畅谈对李慧散文特点的看法。


9.jpg


  作家李慧长期生活工作在农科城杨凌,深受杨凌丰厚的农耕文化底蕴滋养,致力于深挖农耕传统与时代演进下的农业、农村、农民现状,专注于乡土题材散文创作,以对“三农”的情怀和热爱,对天地自然的细致感知,常年奔走于田间地头,以其敏锐的观察、细腻的文字,让社会转型时期的乡村和农民铺陈于笔端,为这一时期的乡村社会横截面留影立传。


10.jpg


  据了解,《乡关散》由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此前,李慧曾出版散文集《樱桃鹿》《我从土中来》,其中,《我从土中来》获第四届丝路散文奖。散文《农具的秘密》获2022年度中国作家网散文大赛一等奖;散文《房子的故事》获陕西省委主办的“三秦和美乡村”征文一等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责任编辑:顾宸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