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城县政协委员为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原标题:助力发展有高度、民生有温度
——蒲城县政协委员为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应建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加强‘三品一标’认证管理、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应精心打造高标准示范园,集种植、加工、销售、观光于一体,展示现代化种植技术、智慧化管理模式等先进成果”“应通过推广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和智能温控等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提高产量和质量”……在近日结束的蒲城县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上,县政协委员郭银科《打造‘蒲城西甜瓜’金字招牌》的大会发言引起了与会领导和委员的共鸣。
“我县作为农业大县,壮大县域食品产业,是全面促进乡村振兴、实现食品工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此,蒲城县工商联建议,在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协作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基础上,推动食品产业与农业、旅游、文化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休闲食品、旅游食品、文化食品等新业态,延伸产业链,加快食品工业产业提档升级。
既要让发展有高度,还要让民生有温度。
针对群众关注度较高的物业服务问题,民革蒲城支部建议,应通过“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规范物业服务企业收费行为,并定期组织对物业服务质量开展检查考评,为广大业主提供质价相符的服务。建立物业管理网站,设立优质小区排行榜、小区物业公司考核得分排行榜。解聘一批缺乏资质、业主满意度较低的物业企业,再通过招投标方式,由业主重新选聘物业企业,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使业主和物业管理企业之间进行双向选择,实现优胜劣汰,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双减”是近年来千家万户关注的热点。围绕“减的到位,加的主动,助力学生快乐健康成长”,民盟蒲城县基层委员会建议,一要加大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落实力度,开齐开足开好体育、音乐和美术等课程,提升科学等学科课堂质量;二要加大课后服务内容创新力度,协调校外培训机构、志愿者机构、科技馆、博物馆和非遗馆等相关人士参与课后服务,引入校外师资和资源,提供专项特色或地方特色课程;三要加大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力度。
“让游客‘打卡’又‘刷卡’”。为促进文创产业健康发展,民进蒲城县基层委员会建议,应“以文化为魂,让文创‘活’起来”,深入挖掘蒲城有礼、槐院礼、蒲邑阁等系列文创品牌,持续开发蒲城酥梨玩偶、唐侍女玩偶、状元帽等一批具有蒲城元素的文创产品;应“以品牌为媒,让文创‘响’起来”,借鉴故宫文创、大唐不夜城、茶颜悦色等成功案例,持续深化“品牌IP+企业”双赋能机制,打造一系列有颜值有故事有品位的文创产品;“以效益为先,让文创‘潮’起来”,与陕西秦古匠心食品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以梨膏、梨饮品等酥梨为主题的文创延伸产品。与兴文麦草、玉女土布合作,量身打造如挂画、礼品摆件、家居用品等有手工特色的非遗文创产品;“以保障为基,让文创‘火’起来”,通过与抖音、腾讯、携程等平台合作,实现多样化的品牌传播,进一步讲好蒲城故事,传递蒲城声音,助力蒲城文创品牌“出圈”。
针对“建好紧密型医共体,增进群众健康福祉 ”,秦东平委员代表医卫界委员工作室发言时建议,应在落实政府支持,完善政策法规基础上,借鉴福建连江等先进地市经验,制订更加详细的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明确各级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服务范围、人才流动、绩效分配、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可持续、可操作的双向转诊(尤其是向下转诊)激励机制,引导和组织“医共体”专家定期坐诊,常驻基层,开展技术“传、帮、带”,培养一批基层名医,打造一批基层名专科,提高基层的医疗服务能力,增进群众健康福祉。
另外,围绕居民二次供水、开创财源工作新局面、电商助农、城市精细化管理等课题,单巧玲、刘娜妮和乔引丽、韦彤等委员在深入调研基础上也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和科学性较强的意见。(刘海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