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离你更近的信息 汇聚向上向善的力量
您的位置:首页>资讯

陕西法帮网走遍三秦之长安唐诗之旅采风活动成功举办

  • |
来源:和谐陕西网 发布时间:2024-10-02 17:54:09

  9月28日,在陕西法帮网名誉总编辑王海安、在微信公众号《章评新观察》主编张永录的联络协调下,“陕西法帮网走遍三秦之长安唐诗之旅采风活动”在终南山下启程。由新闻工作者、法务工作者、书画爱好者、诗歌爱好者等组成的采访团,走进王维诗歌艺术馆、李商隐樊南文化艺术馆、杜甫文化艺术馆、长安杜公祠,在唐诗的故乡长安,终南山下与王维、李商隐、杜甫来一次甲辰金秋的千年邂逅……


  王维诗歌艺术馆 追寻诗林的千古遗风


  西安市长安区子午街道曹村,采风团采风首站。该村是典型的具有唐诗印记的古村落,有2000多户、6000多人,是子午古道的驿站之一,王维曾在这里隐居多年。王维诗歌艺术馆就坐落于该村,由西安市长安区作家协会名誉主席渊平先生于2022年投资打造。


1.jpg


  踏入王维诗歌艺术馆,仿佛置身于王维笔下的山水田园之间。这里收集了自明清以后木刻线装纸质诗文集数百种,现代出版的王维书籍、研究资料、刻印书画信札拓片等亦琳琅满目,还有屋瓦石阶水槽等数十件遗物,它们都在无声地诉说着王维的过往。王维的诗,如画如歌,“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他以清新淡远的笔触,勾勒出大自然的宁静与优美。馆内陈列的一幅幅书画,仿佛是他心灵的映照,让大家感受到他对禅意与山水的独特领悟。在这里,我们与王维相遇,领略他那份超脱尘世的宁静与豁达。


2.jpg


  王渊平深情并茂的讲述了王维终南别业的艺术成就,以及曹村唐诗艺术村的推进建设。在王维诗歌艺术馆,大家观看了西安广播电视台制作的唐诗主题片,进一步了解了当年终南山唐诗的轨迹,至今散发着无穷无尽的艺术魅力。


4.jpg


  另据王渊平介绍,近年来,在挖掘考据历史遗迹的基础上,集中建造了王维诗歌艺术馆,终南别业,竹里馆,终南山国际诗林,天门街经济长廊,终南茅屋,元君庙,终南山客栈等唐诗文化景点,积极联动终南山下众多唐诗文旅景观。在沿街建筑墙壁上绘制百幅以唐诗为主题配书法壁画作品分布四条主街道,同时以“终南别业”等唐诗为主题的家庭宅院的门头,以唐诗经典诗句命名的民宿以及农家乐。曹村的工艺美术大师闫永民,山水画家刘汉章、李红社等积极投身到曹村唐诗艺术村唐诗墙的绘制中。截至目前,上百幅风格迥异、唐诗图文并茂的壁画绘制完成。


3.jpg


  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也有了相对应的去处。当代著名作家和谷题写的“竹里馆”,掩眏在西安环山路旁浓密茂盛的竹林中,等待着再现当年的场景。


  李商隐樊南文化艺术馆 诗心璀璨的文化家园


  李商隐是晚唐诗人,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他生前曾在西安市长安区樊川一带游历,取名樊南生并创作了数十首诗歌,还以樊南命名两部文稿《樊南甲集》《樊南乙集》。李商隐为晚唐衰朽混乱的政治生态之下的诗歌注入了全新的血液,很有必要将其诗美价值挖掘出来,借鉴并使其得到传承和弘扬。


5.jpg


  采风第二站——李商隐樊南文化艺术馆。西安市长安区政协委员、李商隐樊南文化艺术馆馆长姚莲叶,李商隐樊南文化艺术馆副馆长姚天浩,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安交大东方书法艺术研究所长王砚和长安区王莽街道关工委领导热情接待了采风团一行。姚莲叶介绍了李商隐樊南文化艺术馆的设置,李商隐的碑刻区,诗词区,书画笔会区,李商隐樊南文化艺术馆唐诗大讲堂,李商隐生平室,阅览室等展览区。


  少陵塬畔、白衣洞旁,是李商隐生活了10个年头的地方。在李商隐樊南文化艺术馆,我们仿佛与千年前的李商隐在对话,用心倾听这位一生坎坷的诗人吟唱着凄美朦胧的诗歌,灵魂在震颤,呼吸、心跳的节奏在改变,俨然已成为他最忠实的弟子。有关李商隐的碑刻、诗词、书画等每一件展品,都诉说着他内心深处的幽微情感。他的诗歌如夜空中的璀璨星辰,闪耀着迷离而动人的光芒。


6.jpg


  李商隐樊南文化艺术馆楼后是20亩的农耕体验园和李商隐诗歌研讨会场。驻足农耕体验园,映入眼帘的是不远处的少陵塬。在这个馆中,我们与李商隐相遇,体会他那份细腻而复杂的情感世界。


7.jpg


8.jpg


5.jpg


  期间,王渊平系统讲述了李商隐坎坷不平的人生路以及李商隐凄美朦朦胧胧的唐诗艺术成就,“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杜甫文化艺术馆 领略诗圣的家国情怀


  千年长安区夏侯村曾是三国时夏侯惇屯兵居住处,文化底蕴深厚。由长安乡贤薛勇和薛平弟兄俩投资兴建的杜甫文化艺术馆疾苦坐落于此。


9.jpg


  时至中午,采风团一行来到杜甫文化艺术馆。该馆距西安市区约10公里,占地面积5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900多平方米,馆内设有诗圣堂、唐诗大讲堂、藏书阁、对雨堂等,有艺术展览区、书画创作区、阅览室、茶室、悲辛堂(餐厅)、寒士阁(客房)等基础设施,已经陆陆续续接待了诸多唐诗爱好者。


12.jpg


  据杜甫文化艺术馆馆长薛勇介绍,该馆是他和薛平弟兄俩在2021年11月14日创建。在长安唐诗之旅组委会主任王渊平,副主任王浩若、唐诗与杜甫研究会会长刘铜瑞的指导下,以杜甫诗歌文化为主题的杜甫文化艺术馆开门迎接游客。


10.jpg


  “杜甫终其一生,魂牵梦绕的家乡就是杜曲。在关中的13年,杜甫大部分时间都居住在杜曲,这期间是他诗歌创作的第一个高潮,主要作品有《三大礼赋》《为华州郭使君进灭残寇形势图状》《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五首》以及《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曲江对雨》《望岳其二》《丽人行》《兵车行》《瘦马行》《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题郑县亭子》《早秋苦热堆案相仍》《独立》《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夏日叹》《夏夜叹》《春望》《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薛勇说。


11.jpg


  据介绍,在杜甫文化艺术馆建设中,石岗先生馈赠世界属一的大型雕塑“杜甫在长安”,九秩的闫钢先生题写杜甫诗歌,罗坤学先生题写馆名,白描、傅光、兀方、邱宗康、董建平、高尔、大钟、罗平、郭兴文、张哲民等大家,赠送各方各类的杜甫有关珍贵作品,积极丰富完善杜甫文化艺术馆内涵。


  长安杜公祠 缅怀诗圣的神圣殿堂


  杜公祠,位于西安市长安区韦曲街道办双竹村境内,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祠堂,始建于明嘉靖五年(1526年)。


4.jpg


  采风团一行走进杜公祠 ,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扑面而来。踏入馆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高大的杜甫雕像,他身姿挺拔,目光深邃而忧虑,仿佛仍在为天下苍生的命运而沉思。雕像下,簇拥着朵朵素雅的鲜花,寄托着后人对这位伟大诗人的敬仰与怀念。馆内的墙壁上,精心绘制着杜甫生平经历的壁画。从他年少时的壮志豪情,到中年的颠沛流离,再到晚年的贫病交加,每一幅画面都栩栩如生,生动地展现了他坎坷曲折的一生。


2.jpg


  据介绍,杜公祠是为纪念唐代伟大诗人杜甫而建,这里不仅是一处文化殿堂,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采风团成员在拜谒杜甫后,聚精会神地听着王渊平的讲解。王渊平向成员们介绍了杜甫的生平事迹,讲述了他的诗歌如何影响了千百年来的文人墨客。大家漫步在古朴的庭院中,吟诵着诗圣杜甫的名句,体会到诗歌的魅力以及那份跨越时空的文化自信和民族精神。


1.jpg


3.jpg


  杜公祠是一个四合院式的建筑群,总占地面积8343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599平方米。杜公祠分前后两院,前院右侧为陈列堂,中间院内有一古槐,后面是杜甫亨殿三间,硬山式建筑。殿内陈列杜甫泥塑坐像、“杜甫在长安行迹图”“杜甫世系表”“杜子美年谱”“杜甫生平足迹图”以及名人题词、刻石、照片等。享殿两侧,碑廊上镶有明、清时代重修碑记六通。享殿西侧陈列室内陈列有多种杜甫诗刊本。杜公祠内保存有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以及杜甫的诗集字画,是研究杜甫诗歌和历史的重要资料,在历史、文学和艺术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1.jpg


  在岁月的长河中,长安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唐诗的熠熠光辉。长安,这座古老的都城,承载着无数诗人的才情与思绪。“这场长安唐诗之旅,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是与千年之前伟大诗人的深情对话。在王维的宁静、李商隐的深情、杜甫的忧思中,我们领略到了唐诗的博大精深,也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采风团成员纷纷表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责任编辑:顾宸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