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离你更近的信息 汇聚向上向善的力量
您的位置:首页>潮评

突出招商引资 培塑开放大产业

  • |
来源:群众新闻网-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2023-10-03 13:40:44

  发展无止境,开放不止步。陕西省开放发展大会强调,要突出招商引资,培塑开放大产业。全省上下要认真贯彻落实大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用好现有开放渠道和载体,不断增强大抓招商引资的行动自觉,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以扩大开放推动陕西产业发展、产业升级。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陕西坚持把扩大开放作为强陕兴秦的关键一招,全省开放发展取得扎实成效,开放的环境持续优化,招引落地了一批标志性重大项目,全省上下共促开放的氛围日益浓厚。


  开放带来的是机遇还是挑战,关键要看这个区域的产业发展。如果一个后发区域不能通过开放做强产业,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性,构建完整的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那么这个区域只能始终处于价值链的低端,也就无法跃升成为发达区域;如果一个后发区域能够充分利用扩大开放为产业发展带来的集聚效应、为产业转型提供的广阔空间、为产业升级注入的强大动力,那么这个区域就能逐步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也才有可能跃升为发达区域。


  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正在经历大调整、大分化、大重组,不确定、不稳定、难预料因素增多;全国各地全力拼经济、抓招商,区域发展的竞争日趋激烈。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陕西不靠海、不沿边,过去靠扩大开放赢得了发展的良好态势,未来推动实现新的更大发展,也必须依靠扩大开放。作为国家向西开放的重要基地、前沿阵地,面对新的战略环境、战略任务、战略要求,我们必须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的重要要求,统筹好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运用投行思维、链式思维抓好精准招商,培塑开放大产业,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根植性完整性和掌控力竞争力,更好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现代化建设拓展新空间、激发新动能。


  突出招商引资,培塑开放大产业,一方面,要更大力度吸引利用外资。要认真落实国家吸引外商投资“24条”,聚焦重点国家(地区),下气力招引掌握大宗商品谈判权的贸易公司、掌握货源调配权的物流企业、掌握订单配置权的产业链龙头企业、掌握销售渠道的平台公司、掌握全球资源配置权的跨国企业,形成“引进一个、带动一批、辐射一片”的效果。另一方面,要积极有序承接产业转移。精准制定招商图谱、靶定重点区域、锁定关键企业,通过“东部企业+陕西资源”“东部制造+陕西市场”“东部总部+陕西研发”等模式深化区域产业合作,加快建设一批产业转移聚集区和“双向飞地”,力争产业链条整体转移和关联产业协同转移,更好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要结合“三个年”活动,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围绕重点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开展精准化、专业化招商,全力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层次高、创新能力强、带动潜力足的大项目好项目,并做好政策服务保障、要素服务保障、工作服务保障等,不断提升重点产业链群的综合竞争力。此外,要精心办好“投资中国年”全球知名跨国企业走进陕西专场推介、央企助力陕西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和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陕西专场等重点招商活动。抓好招商引资的同时,必须深刻认识到,“稳商”与“招商”同等重要,要完善用好政企恳谈会、外资企业圆桌会等机制,加强在司法、外事、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务,切实提升企业诉求事项响应率、办结率和满意率。


  开放带来进步,开放带来活力。面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大势,面对千帆竞发的区域竞合之势,只要我们坚定开放的决心、优化开放的举措、永葆开放的攻势,在开放中创造机遇,不断提升开放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突出招商引资,积极培塑开放大产业,就一定能在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中强动力、增活力,以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面开放助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延伸阅读:


  9月28日,陕西省开放发展大会在西安召开。省委书记赵一德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外开放的重要论述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勇立潮头、争当时代弄潮儿的志向和气魄,坚定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高水平对内对外开放,加快塑造开放型经济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


  省长赵刚主持。省领导王晓、王兴宁、方红卫、郭永红、蒿慧杰、王琳、李明远、庄长兴、樊维斌、杨广亭、戴彬彬、王海鹏、李兴旺、张晓光,西安市领导叶牛平、王吉德,部属高校领导卢建军、李言荣出席会议。副省长徐明非就《关于着力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促进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作说明并安排有关工作。


  赵一德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强调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出一系列重大论断、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陕西开放发展把脉定向、擘画蓝图,从战略和全局高度赋予陕西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的重大使命,并就思路方法、实践路径、重点任务予以精准指引,为我们做好开放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新征程上我们要切实增强不松劲、不停步、再出发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始终坚持把扩大开放作为强陕兴秦的关键一招,进一步强化开放意识,更加主动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加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在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中强动力、增活力,在服务大局、应对变局中育新机、开新局,加快构建支撑有力的全域开放体系,在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上争做西部示范,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赵一德强调,要锚定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以更多硬实举措、硬核成果加快补齐开放不足短板,努力把陕西打造成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支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要着眼构筑开放大格局,全面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黄河流域省份等的合作,探索建立陕西参与世界市场体系、国际要素循环、全球产业分工的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合作机制,推动形成协同周边、服务全国、融入全球的全域开放格局。要着眼提升开放大通道,协同推进陆上丝路、空中丝路建设,深入实施基础设施联网补网强链三年攻坚行动,健全“通道+枢纽+网络”现代物流运行体系,充分发挥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作用,促进亚欧陆海贸易大通道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双向互动,聚力打造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的国际贸易通道。要着眼做强开放大平台,进一步扩大丝博会、欧亚经济论坛、杨凌农高会、全球秦商大会等品牌会议会展活动影响力,提升自贸试验区、杨凌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等试验示范平台牵引力,增强高新区、经开区、综保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等各类园区的承载力,促进平台间优势互补、功能叠加、发展协同,切实以高能级平台支撑高水平开放。要着眼培塑开放大产业,善于运用投行思维、链式思维抓好精准招商,更大力度吸引利用外资,积极有序承接产业转移,持续用力培壮外向型企业,有效提升优势产业链群的根植性、竞争力和外向度。要着眼力拓开放大市场,深入挖掘新兴市场潜力,培育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等外贸新增长点,大力支持外贸综合服务、市场采购、保税维修、离岸贸易等新业态发展,积极创建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力促贸易量质并进。要着眼建设开放大枢纽,深入推进港产港贸港城融合发展,突出抓好西安空港陆港枢纽功能提升,着力打造全球产业转移布局、资本人才汇集、要素流动汇聚的最佳承载地和最大“引力场”。要着眼优化开放大环境,深入开展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聚焦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持续深化首创性、集成化、差别化改革探索,稳步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形成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要着眼打造开放大窗口,全方位提升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化水平,不断深化文化旅游、科技教育、卫生健康等领域国际人文合作交流,优化国际友城发展总体布局,为服务国家总体外交作出更多陕西贡献。


  赵一德强调,要坚持全省开放“一盘棋”,以最优保障、最强干劲汇聚高效协作狠抓落实强大合力。要健全与开放形势相适应的工作推进体系,常态化开展穿透式调度,实行重大事项清单化管理、项目化实施、专班化推进,不断提高干部专业素养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抓落实抓开放的能力,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促进上下联动、条块协同、系统发力。要完善与开放需求相契合的政策支持体系,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做好“梳理、推送、指导、落实”的全程服务,形成“制定、执行、评估、反馈”的工作闭环,确保政策有力有效、可感可及。要构建与开放安全相匹配的风险防控体系,多措并举扩大出口信保覆盖面,积极帮助企业防范化解投资和产业风险,全面筑牢高水平开放的安全屏障。


  赵刚强调,要坚决扛起重大使命,牢牢把握陕西在国家大局中的坐标定位,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抢抓机遇,在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中担当作为。要推动外贸促稳提质,做大做强外向型产业,培育引进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切实提高陕西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本领。要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落实外资准入政策措施,不断提升利用外资规模和质量。要积极抢抓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机遇,聚焦互补性强的重点领域,精准开展招商引资,不断拓宽横向经济技术协作。要全力打造平台载体,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提高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辐射带动能级,高标准打造西安国际航空枢纽,持续扩大展会影响力,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会议以视频会议形式召开。会上,省商务厅通报了全省开放型经济发展情况和下一步重点工作,6家单位和企业代表作了发言。省直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部分中央驻陕单位和省属企业、高校主要负责同志,各市县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和相关部门负责同志,部分外向型企业代表参加会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责任编辑:顾宸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