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巴县地标保护工程筑牢“镇巴毛尖”品牌根基
“镇巴毛尖”2021年6月获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登记,产地位于巴山汉水环绕的“中国顶级绿茶核心产区”,著名评茶大师陈慧春教授曾盛赞此地为“世界罕见高香茶区”。近年来,镇巴县立足资源禀赋,扩基地、强加工、树品牌、重市场,推动茶产业提质增效,将茶产业打造成为了县域首位主导产业和农民增收致富产业。
镇巴自实施地标保护工程以来,举全力组织实施,统筹推进,以“镇巴毛尖”品牌培育打造为突破口,带动建设镇巴毛尖标准化基地9.8万亩,授权企业实现销售收入8000万元以上,培育的12个茶叶生产经营主体亩均新增效益1200元,新增就业158人,实现工资性收入116万元。全县茶园累计新增效益1.9亿元,茶产业实现总产值达到9.11亿元,实现了产业增效、茶农增收。
推动工作融合,夯实保障基础。镇巴县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农业农村、发改、经贸、财政等20个部门为成员的“镇巴毛尖”品牌推进工作专班,每月召开联席会议,加强综合协调,专司镇巴毛尖保护工程、品牌打造实施。镇巴县委县政府出台了《镇巴县“十四五”茶产业高质量率先突破发展奖励扶持办法》《镇巴县茶叶产业链建设实施方案》,每年统筹安排450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镇巴毛尖”产业发展,夯实了镇巴毛尖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的组织、政策、资金“三重”保障机制,奠定了项目高质量完成的基础。
强化标准引领,夯实产业基础。在实地调研和充分论证基础上,围绕茶叶全产业链制定了14个镇巴毛尖产品标准、生产技术规范,形成了镇巴毛尖标准综合体。推进标准落地应用,培训茶农480人次,遴选12家镇巴毛尖生产经营主体,集成绿色标准化配套技术,推广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有机肥替代化肥等,实现了农药零使用,化肥使用率减少20%以上。建设了信息化平台,配备了速测设备,推动实现了镇巴毛尖核心生产区质量认证、追溯合格证使用、产品检测及标识使用全覆盖,年用标超过6万枚,12家企业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2家企业通过了GAP认证,同步实现了镇巴毛尖规模扩张与品质提升。
聚力打造品牌,夯实市场基础。举办了镇巴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建立了“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鲁成银专家工作站”“镇巴县茶产业发展研究院 ”,明晰了产业定位和“镇巴毛尖”品牌建设思路。高点定位,依托专业机构,开展了全方位镇巴毛尖区域品牌顶层设计,制定了年度品牌培育方案,开展了“镇巴毛尖”包装标识及广告语公开征集。
2022年10月“镇巴毛尖”入选全国名特优新产品名录,取得“国字号”品牌荣誉。组织23家茶企46名选手,举办了“镇巴毛尖”手工制作技能大赛,评出制茶大师1名、制茶工匠3名、制茶能手6名,激励了参赛选手手工制茶技艺提升积极性。全力筹办了第三届陕西网上茶博会“镇巴毛尖”专场,深入曙坤、隆升、远健、飞将山等20余家茶企探访宣传、直播带货,累计发布宣传稿件近千条,浏览人数超一亿人次,极大地宣传了“镇巴毛尖”品牌,提升了“镇巴毛尖”品牌知名度。在中国茶叶学会2022年茶叶品质评价中,青狮佳茗、芳悦一品香、南乡春、云里禾、熙裕春、怡溪春、飞将山、正东和、巴眉、芸梦轩等9个品牌获4星评价,长岭望月、雪中茗获3星评价;远健、隆升两家企业参加在成都举办的农交会地标专展,制作完成“镇巴毛尖”大型户外广告宣传牌1个,5个县外中心城区镇巴毛尖专营店陆续揭牌开业。先后在中央、省、市、县电视台以及各类报刊等媒介上发稿20余次。通过构建“推介+宣传+促销+体验”的全方位模式,线上、线下相互策应,全方位发力,为“镇巴毛尖”宣传推介营造了良好氛围,宣传镇巴茶品牌、促进茶销售、推介茶旅融合,让“镇巴毛尖”引领镇巴茶产业高质量率先突破发展。(邓雅菲 唐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