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元集团:全力打造一流现代化工企业
作为陕西省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典范,陕西北元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北元集团)是由陕煤集团、2户民营企业、10方自然人股东和员工持股平台共同组建的大型盐化工企业,被省委、省政府誉为“北元模式”。经过多年的拼搏,北元集团凭借资源、规模、循环产业链、区位和体制五大优势,实现了煤盐资源就地转化,带动当地化工、建材、运输、服务等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并对当地工业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
党建引领 带动高质量发展
北元集团始终坚持把党的领导和公司治理有机统一,坚持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与董事会“战略管理、科学决策、防控风险”有机统一,推动落实党建进章程、党组织研究讨论作为企业决策重大事项前置程序,使党的全面领导在制度规定、程序保障、实践落实中得以贯通,不断推进党建工作模式创新,让党员干部成为促推安全发展的“领头羊”,让广大员工成为安全生产的“生力军”,不断促进党建与生产经营的深度融合、同频共振,让党建职能在安全生产一线落实落地。
2020年以来,按照陕煤集团党委《关于开展党建管理共创共建“结对子”工作的通知》要求,北元集团党委、榆林化学党委立足企业党建工作实际,通过“6453”(即:六大目标、四级体系、五融措施、三项制度)“结对子”模式,狠抓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夯实党组织建设基础,激发党建引领安全生产优势,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目标。
党建“结对子”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北元集团党委和榆林化学党委在开展“结对子”工作中,通过五融措施,既立足实际,互相借鉴,又量体裁衣,互帮互促,最终实现共同提升。
双方企业党委在充分沟通交流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本单位党建管理共创共建“结对子”计划,明确双向联络人,建立工作群及时沟通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双方人才和技术优势,开展“结对攻坚”活动,针对安全生产、项目建设等急难险重任务,筹备联合成立“党员突击队”“党员攻坚小组”,引导广大党员攻坚克难,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通过“结对子”交流,北元集团利用“长板”、弥补“短板”,提升企业的运作和管理效率,充分发挥党建资源的集约化效应,进一步推进党建工作创新,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促进发展、维护稳定、服务群众的功效,实现资源利用和工作效益的最大化。
深化改革 不断激发企业活力
“公司资产增长了50.87亿元、增幅43.45%;营业收入增长了31.08亿元,增幅30.93%;利润突破了22亿元,资产负债率下降了12.85个百分点……”这是北元集团2019——2021年交出的三年亮眼成绩单,这一亮眼成绩离不开北元集团在改革工作中下的大力气、大功夫。
近年来,北元集团着力构建现代企业治理体系,深化改革与发展战略同谋划、齐推动,最终成为了陕西国企混改的样板企业。同时,北元集团干部职工上下联动,同向发力,于2020年10月20日成功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主板市场,实现榆林主板上市企业“零”突破,并提前打赢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战”。
2007年12月,北元集团犹如“花遇甘露旱逢河”,与陕煤集团“一拍即合”达成战略合作,借助合作实现了进军煤化工产业的战略需要,北元集团依靠陕煤集团平台进行资源整合实现做大做强。双方最终确定陕煤集团持股比例约40%,多方民营股东分散持股约60%,避免了股权过于集中的“一股独大”和“三个和尚没水吃”的股权分散。2015年北元集团顺势而为,启动上市工作,再次引入民营企业恒源集团,原股东同比例增资扩股,并开展员工持股。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正在北元集团生根发芽。2019年年底,公司率先对水泥公司“动刀子”,全面拉开了职业经理人改革序幕,通过理论考试、竞聘答辩的方式选聘职业经理人。并通过任期考评、业绩薪酬、利润共享等优化措施,为其设置“跳一跳够得到”的激励机制,不断激发管理人员的活力。自水泥分公司实行职业经理人改革以来,水泥经营销售业绩连年攀升,改革成效不断凸显。与此同时,公司率先探索试行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改革,采取定向增发方式实施股权激励,建立股权内部流转和动态调整机制,实现员工与企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更加激发了骨干员工创新创效创业的热情。
北元集团通过数次增资扩股,优化资本结构,使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和员工持股平台充分混合,实现各种所有制资本的取长补短、相互促进,为企业改革发展和市场化运作机制奠定坚实的基础。
科技创新 持续释放强劲动力
科技创新是北元集团的驱动力。一直以来,北元集团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技术带动产业,大力实施科技兴企、质量强企、人才强企战略,强化产学研合作,核心技术不断突破。同时具有110万吨/年聚氯乙烯、80万吨/年离子膜烧碱、4×125MW发电、220万吨/年新型干法工业废渣水泥、50万吨/年电石的生产能力。
“十三五”以来,北元集团成立了科技研发中心,建成了具备水质监测分析、物料特性分析、物质成分检测、聚氯乙烯聚合实验及性能评价等功能的现代化检测平台,与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合作完成高含盐废水的深度处理研究等课题,自主设计了无汞触媒中试侧线、万吨级无汞触媒工业化示范装置,以及目前全国数量最多、功能最全的无汞触媒中试评价装置。
经过科技研发团队的不懈努力,公司万吨级试验装置金基无汞催化剂运行寿命已经达到20000小时,催化剂性能稳定,转化率和选择性达到行业先进水平。累计参与制订8项国家标准、26项团体标准和5项行业标准,发布19项标准,为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增砖添瓦。
此外,公司以质量系统提升项目为载体,紧盯市场,着眼改革创新,奋力开辟一条“大质量”管理的新路子。随着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日臻完善,北元集团产品的行业影响力、工业自动化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及企业综合实力得到不断提升,“北元品牌”赢得了广大客户青睐。值得一提的是,煤—兰炭—电石—聚氯乙烯—园区示范经鉴定,成果属国内首创,被评为“2019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一等奖”“第十届陕西省煤炭工业优秀科技成果特等奖”。
生态为先 坚持绿色发展路径
走进北元集团,映入眼帘的是富有现代化气息的办公楼、翩翩起舞的喷泉、宽敞明亮的厂房和干净整洁的道路,伴随着优美的音乐,映衬着绿树青草,散发出大自然的清新,透出绿意盎然的生机与活力,让人心旷神怡,独具魅力的花园式工厂不禁让人驻足、赞叹。
当“循环经济”一词在西部地区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之时,北元集团就已经开始着手打造循环产业示范企业。资源有限,循环无限,在北元集团循环产业链中,各产业之间无缝对接形成大循环,同时,各装置内部也形成了许多小循环,实现了“废气、废水、废渣”三废的综合利用,资源在生产全过程中得到高效利用,减小了工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实现了工业企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化工企业生产少不了用水,北元集团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生活和生产废水,而这些水却始终不见外排,它们流向了哪儿?
原来,公司将处理后的生活污水经过格栅除污流入生活污水调节池,后经生活污水提升泵加压送入AO生物膜法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进行处理,出水经沉淀池后送至煤场冲洗皮带,作为捞渣机补水用水。
“这些也就占了三分之一,处理后的生活污水用得最多的还是作为全厂区绿化浇水。”热电分公司水处理工程师陈菲介绍说,净化后的生活水大部分流向绿化带,用作灌溉水,解决了公司灌溉用水难题,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清洁生产让北元集团实现了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北元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国强表示,碳达峰、碳中和,既是前所未有的挑战,更是千载难逢的机遇,是推动能源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契机。北元集团将继续走安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新路子,真正成为绿色发展理念道路上坚定的实践者、探索者。
数智赋能 高效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近年来,北元集团大力开展信息化建设,北元集团智能工厂同110万吨/年聚氯乙烯项目同步规划建设,按照“全自动操作、全要素感知、全流程优化、全业务协同、全决策智能”的总体思路,通过数据、技术、流程、组织的互动创新,使企业向实现“管理卓越、生产高效、本质安全、环保节能、产品一流、服务一流”的总目标转型升级。
“网络健康指数从之前的55%提升至95%,IT运维效率提升了65%;水泥窑岗位人员操作次数平均降低了92%,原煤消耗降低了3.5%,综合电耗降低了2% ;物资账、卡、物、位相符率达到了100% ,物资盘点效率提高了3倍,库存物资金额降低了约46%;车辆拉运效率提升55%、结算效率提升50%,节约人工成本约600余万元,减少损失约200余万元……”这些数据是北元集团智能工厂建设带来的直接收益,未来,信息化建设带来的正面影响将越来越明显。
此外,北元集团将民生服务信息化作为智能工厂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首先打造了通勤车预约系统,实现了通勤车的精准调配,解决了员工乘车难的问题。其次建设了智慧通行系统,实现了对公司门禁、访客、车辆、停车场等的智慧化管理,既提高管理水平、又为职工带来便捷;还建设智慧园区服务平台,将公务车辆管理、物业管理、公寓财产管理等进行信息化管控,提升后勤管理水平;另外还打造智慧餐饮系统,给员工提供餐饮个性化服务,提升员工幸福指数。
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北元集团先后荣获“陕西省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国家首批“能源管理中心示范企业”“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单位”“陕西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优秀网络安全防护单位”、应急管理部“工业互联网+危化安全生产”试点建设单位等荣誉。
展望“十四五”,在陕煤集团的带领下,北元集团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坚持做大做强做优总基调,以低碳、低耗理念来推动氯碱化工全面转型发展,探索集盐化工、煤化工、煤电、有机化工原料、化工新材料、高端材料为一体的多产业融合,做优主业,做强关联产业,积极发展新型产业,全力构建全流程智能制造、绿色低碳的现代产业体系。(薛红娟 马薇 李建军 冯永东 马军伟 刘梦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