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离你更近的信息 汇聚向上向善的力量
您的位置:首页>资讯

中国红色石油工业旅游基地——延长油田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七里村采油厂

  • |
来源:和谐陕西网 作者:王伟 发布时间:2022-06-16 01:14:38

  延长油田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七里村采油厂(以下简称七里村采油厂)是中国陆上石油工业的发祥地,其前身是1905年清朝政府创办的“延长石油厂”,闻名遐迩的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延一井”和中国陆上第一座炼油厂“七里村炼油厂”1907年就在这里建成,从而结束了中国几千年没有石油工业的历史,标志着中国近代陆上石油工业由此起步,填补了中国民族工业的一项空白,树立了中国石油工业的里程碑。


延长油田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七里村采油厂


  经过几代石油人的艰苦创业,七里村采油厂不断发展壮大,将“埋头苦干、开拓创新”的企业精神薪火相传,提出了党建文化新理念,把挖掘传承弘扬百年老厂红色基因,教育引导干部职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光荣而艰巨的政治任务,不断丰富企业文化精神内涵,形成了党建、文化、管理三位一体的新机制。截至2021年底,七里村采油厂探明储量面积481.96平方公里,储量2.25亿吨,累计采油1144万吨;拥有各类井12897口、各类设备16864台,资产原值19.83亿元;用工总量2557人(合同制在册人员1505人,劳务派遣人员1052人)。


  七里村采油厂走过了117年的风雨历程,作为一个靠资源起家、靠资源发展壮大的石油企业,目前已处于稳定期,走规模效应之路已不现实,同样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时代命题。经过厂领导班子集体深入调研,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后,确定了符合老厂实际,能够统领各项工作,激发全厂上下为之努力奋斗的宏伟目标。一是发展定位。一方面,再建百年油田,实现长期稳产,出管理、出经验、出人才;另一方面,传承、弘扬“埋头苦干”企业精神,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挖掘深厚历史文化,升华企业精神价值,成为名副其实、令人尊敬的百年母亲矿。二是发展目标。一方面,坚持科技增油与管理增效两条腿走路,坚持改革创新、长期稳产,把七里村采油厂建成东部油田示范采油厂,确保企业的长期生存与发展;另一方面,将企业文化建设与红色基因传承、企业转型升级紧密相结合,以打造中国石油人“埋头苦干、不怕困难”精神的红色基因教育基地和中国石油科普知识教育基地为核心目标,以保护、利用好17项工业遗产核心物项的实际行动(14个工业遗产旧址和3个石油文化阵地),不断创造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最终将七里村采油厂建成集石油开采、红色教育及技能培训于一体的现代化石油企业。三是发展举措。持续开展以“321”党建石油文化工程(“3”指的是建成党建工作室、文体协会工作室、员工创新工作室三个阵地;“2”指的是打造中国石油人“埋头苦干、不怕困难”精神的红色基因教育基地和中国石油科普知识教育基地;“1”指的是编纂一部七里村采油厂史)和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工作为核心的红色基因教育和老厂品牌建设,把中国石油百年老厂这个品牌擦得更亮,这面旗帜举得更高,彰显延长石油在中国革命发展中独特的红色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


延长油田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七里村采油厂


  作为“百年老厂”,企业未来的发展有着巨大潜力,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一方面,七里村是中国大陆第一口油井的所在地、中国陆上第一个炼油厂的建成地、中国陆相生油理论的形成地、中国石油第一个党支部的诞生地、“埋头苦干”精神的发源地、延长石油第一届党代会的召开地。其存在价值已经远远超过企业自身的需要,已经升华为中国石油的标志、中国石油人的精神家园、延长石油的母亲矿。另一方面,“百年老厂”的红色血脉承载着艰难探索的奋斗精神和不屈不挠的革命记忆,历经晚清、民国、革命战争和新中国建设时期,是延长石油特殊的文化和精神资源。特别是在红色旗帜下新生和成长,拥有87年“党龄”的延长石油厂,为中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35年4月,工农红军解放了延长县,同年5月,中国石油工业史上第一个党支部在七里村成立;1936年1月,毛泽东率领东征主力部队到达延长县城,他视察了延长石油厂,入住延长石油厂工人何延年家,并在这里主持召开了著名的东征会议;1938年,应国民政府请求,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大业,经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来同意,延长石油厂将仅有的2套钻机设备连同18名技术人员和工人一并支援给玉门油田,打成玉门油田老君庙一号井,从此开启了玉门油田的发展史;1939年4月,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延长石油厂更名为军工五厂,毛泽东、毛泽民、朱德、贺龙、王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先后多次到延长石油厂视察,留下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在艰苦卓绝的革命岁月里,延长石油人为边区政府默默地做着贡献,不仅超额完成了生产任务,保证了军队和后勤用油,以油易物为边区政府、军队和人民换回了大量的必需物资,有力地支援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被誉为“功臣油矿”;1944年毛泽东亲笔为时任厂长陈振夏题词:“埋头苦干”予以鼓励,1945年再次题词“石油战线上的英雄”,这既是毛泽东对石油行业的第一次题词,也是对石油职工的最高褒奖,从此“埋头苦干”不仅成为百年老厂的企业精神,也成为延安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延安窑洞的灯光照亮全中国,毛泽东在陕北战斗、生活十三年期间,著名的《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等92篇光辉著作,基本都是在延长石油生产的蜡烛和煤油灯下完成的,为中国革命和党的理论建设奠定了不朽的基石;解放后,延长石油厂为玉门、大庆、新疆、四川、长庆、茂名等油田和炼厂输送了大量的人才、设备和技术,1950年——1980年仅输送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就达1482人,其中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苏联专家支援、指导延长石油厂勘探开发的历史,也成为中、苏友好的见证,是新中国重视石油事业发展的积极探索。


延长油田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七里村采油厂


  可以说,延长石油厂的新生与发展过程恰逢其时,是中国革命事业的直接参与者,为红色文化的凝练、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进入新时代后,这种红色历史资源不仅成为企业转型升级、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也成为企业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新时代革命及创业精神、传统优良作风教育、大中小学生思政课教育等方面蕴含着巨大潜力。


  近年来,七里村采油厂致力于弘扬传承百年老厂的红色血脉和光荣传统,深入挖掘、丰富、提升百年老厂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逐步打造中国石油人红色基因教育和中国石油科普知识教育基地。截至目前,七里村采油厂除被授予国家工业遗产基地外,还成为延安大学泽东干部培训学院、延安南泥湾劳模工匠学院等单位的教育培训实践点;被陕西省组织部批准列为全省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党建类教育点),成为“全省大中小学生思想教育实践基地”、“延安市社会科学基地”,荣获了“中国石化工业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和“中国工业创新示范单位称号”,并完成了“全国工业文化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现场评审。2021年,被陕西省组织部纳入陕西干部教育培训网,供全国各地干部培训选择;被中国工业报社授予 “工业企业文化建设创新示范单位”,成为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中国红色教育基地”和会员单位。


延长油田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七里村采油厂


  在今后的工作中,七里村采油厂将进一步打造中国石油人红色基因教育和中国石油科普知识教育基地。首先,继续加大国家工业遗产和革命历史文物的保护利用工作。在传承、挖掘、弘扬百年老厂红色血脉和“埋头苦干”精神方面寻求新突破。继续恢复和完善石油工业遗产和革命历史文物,用延安精神建设老矿,讲好文物故事,讲好老一辈革命家及石油模范人物故事,让历史人物说话、让历史文物说话。逐步恢复和新建9个工业遗产旧址,充实和完善3个石油文化阵地,2022年计划完成“七三井”恢复设计、积极筹建陈振夏纪念馆,让中国石油人更深刻地感悟和理解“埋头苦干、不怕困难”精神;恢复、挖掘、提升5个工业遗产旧址和石油地质教育教学实践点,2022年计划完成延深探一井遗产物项恢复、完成安沟油苗和董家河天然裂缝石油地质教育基地建设,展示延长石油在中国石油工业发展中对油藏认识、油层改造及石油工业技术发展等方面进行的技术探索和重大理论贡献;全力做好单独釜炼油厂、管式炉炼油厂、七一井、七三井、延深探一井、苏联专家招待所及陈振夏纪念馆等7个陕西省省级文物的申报工作。同时,根据《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国家文物局关于加强军工文物保护利用的合作框架协议》和《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军工遗产普查的通知》要求,在全国开展军工遗产普查。作为百年老厂的继承者,我们将抓住此次革命文物普查申报的难得机遇,深入挖掘1938年—1950年这13年期间,七里村采油厂作为中央军委军事工业局军工五厂的企业历史,争取批准认定,进一步强化企业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其次,高标准建设多功能培训教育基地。七里村培训站是延长石油集团和油田公司技能操作培训点,也是全国工业文化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陕西省干部培训现场教学点,还承担着陕西省技能提升培训、安全生产上岗证培训及考试、大中小学校思政课社会实践现场教学、石油技校及红色基因传承等任务,是集技能提升及石油文化红色教育为一体的多功能培训教育基地。他们表示将围绕“承担教育培训职能,发挥对外影响功能,提升红色传承动能”这一目标,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完善培训教育基地。(王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责任编辑:顾宸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