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离你更近的信息 汇聚向上向善的力量
您的位置:首页>同心

陕西省政协月度协商座谈会助力种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 |
来源:群众新闻网-陕西日报 作者:屈荔鹏 发布时间:2022-06-15 09:01:34

  一粒种,万担粮。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核心所在,也是“藏粮于技”的重中之重。近年来,陕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种业振兴工作,推动陕西省种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集聚整合各类资源要素,使种业成为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业增效、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有力抓手。


  聚焦推进种业产业发展主题,5月31日,陕西省政协召开月度协商座谈会,省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共同为我省种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开出“良方”。


  农作物育种国内领先


  短板不足仍需补齐


  “我省农作物育种长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创造了数十项全国第一或世界领先的成绩。苹果、猕猴桃等果树育种及栽培技术全国领先,支撑我省成为全国苹果、猕猴桃产业第一大省。”会上,省政协常委、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主任呼燕细数我省种业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果。


  结合前期调研情况,呼燕表示,陕西省种业产业发展存在组织管理体系亟待健全、投入保障水平有待提升、核心技术创新突破不足、企业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不足等问题。


  为此,她建议:要加强顶层设计,健全组织管理体系;组织协同攻关,推进创新科技体系;发挥企业主体优势,建立市场化育种体系;健全政策保障机制,科学调配优势资源。


  “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基本由企业自主建设,普遍存在资金投入少、基地规模小、基础设施不全、专业人员不足、面积分散等问题。”渭南市政协副主席惠建军在调研中发现,目前陕西种业存在珍贵特有种质资源加速流失、专业人才匮乏、资金投入不足、种业企业规模小、良种繁育基础薄弱等问题。


  惠建军建议:政府应每年列支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各地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开发,扶持具有一定育种能力、市场占有率较高、经营规模较大的种子企业,提升全省种业整体发展水平;省级有关部门要根据全省各地种业系统队伍建设情况,每年通过公开考试、竞争上岗等方式选拔一定比例的优秀农业人才进入种业队伍,优化队伍结构。


  加快培养领军人才


  激发种业创“芯”活力


  农业长远健康发展之道,唯在得人。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


  陕西种业创新谁来搞、搞什么、怎么搞?省政协常委、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程建国认为,要明确主体,尽快组织育种力量,搭建平台,制定突破方案。他建议尽快成立独立运行的省农科院筹建小组,促进全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尽快组织全省各方面的育种力量抢救资源、搭建平台、联合攻关。


  在程建国看来,陕西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众多、学科门类齐全,自然条件多样。因此,陕西一定要明确种业创新突破方向,围绕优势产业、优势资源集中力量编制规划,实现突破。


  同时,要明确政策、补齐短板。程建国说:“全社会专业机构和人员要共同努力,壮大育种队伍,壮大育种力量;要补充人才,增加经费,完善设施。”


  省政协委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罗军认为,陕西畜禽种业水平与国内外相比尚有差距,表现在优良品种少、关键生物育种技术研究与应用滞后、金融支持尚有堵点等方面。


  罗军建议:应加强基地、人才统筹,推进畜禽种业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建设;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畜禽种业科技创新水平,引进畜禽种业发达国家先进技术和种质资源,进行集成和再创新。此外,他还建议通过科研项目合作等形式,造就一批有国际视野的中青年首席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型实业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提升陕西省畜禽种业的科技创新水平、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实施种业振兴战略


  种业处于农业整个产业链的源头,是建设现代农业的标志性、先导性工程,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省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乡村振兴学院副院长冯永忠认为,陕西应加快种业实验室建设进度,为种业科技创新铺好路、搭好台。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冯永忠说,目前,国内各地高规格进军种业领域,纷纷投资建设各类种业实验室,谋划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家级乃至国际种业发展高地。陕西拥有国家种业“硅谷”杨凌,更应加紧加快推进种业实验室建设运行,抢占种业领域科技创新的制高点。


  对此,冯永忠建议,要以规划为引领,建设种业实验室,探索全新科研体制机制和运行模式,按照“实验室+基地+网络”的布局,协同优势力量开展种业创新,积极争取国家种业实验室或西北分片区落地陕西。


  “实施种业振兴战略,需要真金白银投入。”省政协委员、省财政厅总经济师武永义说,他在调研中发现,目前投入不足依然是制约陕西省种业振兴的重要因素,亟待健全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企业积极参与的种业多元投入机制。


  武永义建议:“要明确投入重点,厘清投入责任。政府应加大投入,支持种业领域的知识产权交易和保护,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建设和低效率的无序竞争,营造良好发展氛围。同时,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精准对接国家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向,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资金支持盘子;将种业发展纳入涉农资金重点支持范围,给予基础性、公益性研究的单位稳定经费投入;加大高效、安全制种技术和先进适用制种机械的推广使用,加大对农民尤其是使用新品种农民的补偿力度,让农民分享现代种业技术创新红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责任编辑:顾宸宇